年初以来,市自然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聚焦“六个着力建设”目标任务和“八个攻坚突破”重点任务,持续增强活力、全面提高效率、防范化解风险,在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中勇立潮头、争创佳绩。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规划编制,擎画振兴发展蓝图
今年,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各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得省政府批复。规划的批复为我市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京津冀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清洁能源供给地、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愿景,着力打造辽冀蒙区域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产业基地、陆海双向开放节点城市、绿色低碳示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支撑新时代“六地”建设,提供了空间保障。
(二)聚焦耕地保护,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1.严守耕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906万亩(占全省7603万亩的11.9%),比原来775万亩超出13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76万亩(占全省6251万亩的12.41%),比原来630万亩超出146万亩。我市耕地保护任务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数分列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为高质量完成全省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力争取中央财政耕地保护考核奖惩基金,提高耕地保护和补充耕地水平。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巡查、执法力度,推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查整治,坚决打击各类破坏耕地行为。
2.粮食安全考核成效明显。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责任制,完成国家重点项目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截至目前,为全市43个建设项目补充耕地233.96公顷、补充粮食产能142.59万公斤。
(三)聚焦要素保障,资源供给提质增效
1.做足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报省审批建设用地66个,面积305.22公顷,同比增长7%。审批临时用地11宗,面积297.9公顷。全市出让土地109宗,面积165.27公顷,收缴土地出让金7.15亿元。为抽水蓄能电站、凌钢LNG、华润新能源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要素保障。
2.盘活存量发展增量。年初以来,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20宗、面积53.74公顷、价款2.1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列全省首位。推进“两块地”处置,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36公顷,处置闲置土地15.02公顷。
(四)聚焦资源管理,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1.严格矿产资源管理。扎实开展矿山整治提升专项行动,解决历史遗留省级审批采矿权52个,增加资源储量1.35亿吨,预计年新增产值29.56亿元。办理省级采矿权51个,市级24个。探矿权拟挂牌出让3个。获批全省首个朝阳县波罗赤卢杖子钒钛铁采矿权,可采资源量2166万吨,有力助推了全省首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已完成13家,正在验收11家,预计将超额完成省下达创建任务。
2.扎实开展战略性找矿行动。配合省开展新一轮战略性找矿项目5个。实施朝阳市钒钛磁铁矿调查评价地质勘查项目,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3.向上争取助力生态建设。成功争取到辽宁朝阳北方防沙带凌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5.13亿元,是我省唯一参评的项目,也是东北三省唯一申报成功的项目。现已完成项目招投标,计划年底前完成2024年主体工程任务。
4.扎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024年计划治理废弃矿山3.37万亩,现已完成治理1.46万亩。
二、四季度工作打算
(一)全面完成各项考核任务
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工作,确保906万亩耕地、776万亩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完成全市39家绿色矿山创建任务。推进已售商品房“不能办证”问题化解,三本台账分户登记率达到90%以上。
(二)积极做好资源要素保障
进一步与省自然资源厅沟通,争取已组卷报省、报部项目尽快取得用地批复。加快98个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审核,履行报批程序。推动“两块地”消化处置,完成批而未供处置率30%目标任务;提高闲置土地处置率。
(三)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争取省自然资源厅支持,解决更多历史遗留省级审批采矿权问题。推进12个采矿权、3个探矿权挂牌出让工作。力争11月底前,形成朝阳市钒钛磁铁矿调查评价地质勘查项目初步成果。
(四)加快生态修复进度
强化辽宁朝阳北方防沙带凌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实施监管,全面推进3.37万亩废弃矿山复绿工作。
总之,市自然资源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省自然资源领域各项利好政策,全面做好自然资源领域重点工作,为朝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做出新贡献。
问题:刘局长,我市今年成功争取辽宁朝阳北方防沙带凌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将为我市生态建设和自然环境改善带来哪些好处?
答:感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我市采矿历史较长,长期的采矿过程遗留了大量废弃采坑,治理这些采坑,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绿水青山建设刚性的要求。源于此,自2023年以来,我们连续两年向国家申报了这个项目,今年获得批准,并成为东北三省唯一申报成功的项目,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视,更为我市废弃矿山修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我市将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841个,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324.55公顷,实施荒漠化土地治理209.21公顷,项目完成后,将新增林地659.29公顷、耕地119公顷,实施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将从现在的24.73%上升到83.49%,水土流失率将从现在的67.47%下降到17.70%。特别是,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为遏制京津冀风沙源形成、阻止辽河平原土地荒漠化沙化,筑牢科尔沁沙地南缘生态屏障做出朝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