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减风险 筑牢“安全墙”——市自然资源局多举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时间:2022-07-02 来源:局地质勘察科局地质勘察科点击: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2年夏季我市平均降水量照常年同期偏多两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多,季节内降水阶段性特征变化明显。近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瞬时强降雨天气,为有效应对降雨带来的地质灾害风险,市自然资源局认真谋划、科学防控,筑牢地质灾害防御“安全墙”。

    ——压实责任抓防治。要求各县(市)自然资源局、直属分局进一步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切实树立底线思维,做好分析研判;调整我局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地质灾害防治重大问题。同时,部署五个应急督导组,实行分片负责、专家驻守制度,随时可赴雨量集中地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地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进行督查检查,提供技术支持。

    ——预测预警抓防治。协同市气象局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根据实时气象数据,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53条,其中橙色(Ⅱ级)预警6条,黄色(Ⅲ级)预警16条、蓝色(Ⅳ级)预警31条。预警信息涵盖未来几小时降雨量、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需重点防范的地区、乡镇,以及威胁人口、财产数额等,督促各县(市)区落实防御措施。

    ——群测群防抓防治。提前制发“一表两卡”,向基层责任人员以及受威胁群众讲明预警信号、临灾征兆、撤离路线、自救方法等,确保其学得会、用得上、听得懂;动态更新全市18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和报警人员名单,做好遴选、补齐、培训,确保各隐患点有专人监守。此外,牢牢抓住“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有利契机,广泛宣传与地质灾害有关的知识,力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科技支撑抓防治。市地质灾害地理信息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涵盖任务下达、网格管理、地质灾害一张图等基本功能,更能完成现场影像的实时回传,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本年来,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平台下发预警信息和各类文件50余份;各隐患点群测群防员、报警员上传巡护记录近百条,相关信息22条,我局工作人员均逐一通过平台给出指导意见。

    ——强化排查抓防治。紧盯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城镇乡村人口密集区、铁路公路交通沿线、临崖路段等重点部位,集中力量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检查应急转移路线安全性、避险安置场所运行情况等。27日至28日强降雨期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出动车辆数十台、人员百余次,累计巡查各类重点区域约200次。


    截至目前,我市18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处于稳定状态,未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