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优化营商环境,倾听百姓心声,欢迎收听今天的《营商环境在行动》特别节目。
今天走进直播间的嘉宾是朝阳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照辉,我们将向听众朋友们介绍市自然资源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相关举措。接下来有请田局长,田局长您好!
田照辉: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来到《营商环境在行动》直播间,借助这个平台与大家沟通交流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欢迎听众朋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加强和改进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行业发展的听众朋友和社会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田局长,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朝阳市自然资源局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的基本情况。
田照辉:好的主持人。朝阳市自然资源局作为全市要素服务保障重点部门,是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新的市政府组成部门。组建三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们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率导向,积极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成果、打造品牌、补齐短板,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特别是去年10月,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市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了《朝阳市自然资源局深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市场主体感受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目标,梳理查摆突出问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七办”攻坚,切实有效缩短营商环境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主持人:田局长,能不能简单谈谈咱们朝阳市自然资源局在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呢?
田照辉:好的主持人。去年我们制定的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方案,主要是立足自身职能,推进四项重点工作落实:一是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二是构建“多规合一”系统,降低企业规划成本;三是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四是打好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此外,我们还着力打造三个自然资源营商品牌。一是固化推广土地组卷改革经验,打造“企业用地最方便”品牌;二是固化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验,打造不动产登记与联合验收“一站式办理”品牌;三是固化推广工业用地出让模式,打造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品牌。
主持人:田局长,买房办证是咱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刚刚咱们也提到了要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那么具体有哪些举措呢?
田照辉: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压缩办理时限。目前已经实现了购买新建商品房登记业务及存量房转移登记、抵押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发证。
二是丰富便民举措。不动产登记全面实施一表申请、一次性受理等便民举措,积极推行不动产登记、税务、交易“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我们还开辟了不动产办理绿色通道,增设“办事不方便”投诉窗口,真正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咱们朝阳日报也对这项便民举措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是突破技术壁垒。我们已经着手对原房产交易登记系统和商品房网签备案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后可保证新登记平台上线使用,实现网签备案、预告登记、预告抵押登记等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消除因数据无法互联互通产生的登记风险,推进不动产抵押登记和水电气暖网报装全程网办。
特别在去年12月,我们完成了工程项目审批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的深度对接,在工程项目审批系统办结后会把相关审批数据进行推送,不动产平台通过调用办结的审批数据,来辅助不动产登记业务受理工作,有效减少企业申请登记所需携带的纸质申请材料。
主持人:田局长,作为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协同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同时作为市工改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请您为听众朋友们讲解一下这项工作的有关情况。
田照辉:好的主持人,按照我市“工改”工作要求,将原市本级业务协同平台改造为全市域平台。2021年4月,平台改造项目完成与审批平台、省工改平台对接工作,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完成本阶段“一张蓝图”系统搭建工作,上传了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三区三线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生态控制线、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等图件、矢量数据,实现了政务外网上的数据访问和地块坐标查询。
2021年度,协同平台策划协同项目521个,其中完成策划项目410个。在2021年辽宁省工改小组办公室多次通报中,朝阳市业务协同平台完成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三名。
通过全面优化业务协同平台,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系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时限全部控制在15个工作日以内,大幅度压减企业办件时间,做到了让服务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极大降低了项目规划成本。
主持人:田局长,目前我市正在开展三城联创,其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咱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田照辉: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对一个城市在生态方面的最高评价,也是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市委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部署,是践行党的十九大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我们主要是抓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我们狠抓林长制工作。
我市作为全省首批林长制试点之一,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意见》,制定了《朝阳市市级林长会议制度》、《朝阳市市级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朝阳市林长制巡山制度》等十余项工作制度。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全市设立各级林长总计1795人,其中市级总林长4人、县(市)区级总林长27人、乡(镇)级林长333人,重要生态区域林长40人,村级林长1391人。全市3261名护林员、476名监管员,全部实行了森林资源网络化管理。
其次,我们狠抓大规模国土绿化。
2021年,我市共完成省造林绿化任务104.65万亩,占全省总任务207.29万亩的50.48%,其中:人工造林20.04万亩、退化林修复28.11万亩、封山育林36.5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开展退化天然草原牧草补播改良39.3万亩。共争取到位国、省林草和自然资源专项资金7.2亿元。我市连续多年造林任务总量排名全省第一,省林草局对我市国土绿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市任务落实到位,质量管理严格,施工作业规范,按时完成任务,造林工作在全省表现突出,并推荐我市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候选单位。
另外,我们还强化项目支撑。
2021年6月,我市以全国评审结果第一名的成绩争取到中央投资1.5亿元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国仅有20个地级市争取到该项目,全省只有我市),计划工期为2021年8月至2022年底,总建设任务30万亩。目前,造林地块已全部落实,造林苗木、抗旱物资准备充分,明年春季将进入施工阶段。
通过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将进一步改善我市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实现朝阳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朝阳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30万亩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造林成林后,我市森林覆盖率可提高0.3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固碳2.37万吨,对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由于成功争取到该项目,国家林草局将我市纳入“双重”规划中的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中,使我市成为“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全国100个地级市之一(全省共2个)。《中国绿色时报》、《辽宁日报》、咱们朝阳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我市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主持人:田局长,现在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刚才您也提到了要打好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那么自然资源部门都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田照辉:好的主持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完成这项工作。
在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方面:
2021年,我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启动实施全国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省厅共下达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面积3000亩,截至2021年11月初,全市实际完成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面积约4100亩,已通过技术复核与专家验收,超出省厅年初下达任务约1000亩,超额完成年度治理任务。
在绿色矿山创建方面:
我们努力做到应入尽入,凡是采矿证在有效期内的矿山,全部按标准设计绿色矿山创建规划、加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同时,稳步推进已入库的绿色矿山晋级,努力做到成熟一个晋升一个。这个主要是按照矿山企业的创建规划,对有积极性并且达到晋级条件的,市、县自然资源部门主动协调第三方机构,帮助矿山企业完善申请资料,确保如期晋级。
2021年,有效期内的矿山加入省级绿色创建库103个,晋级省级绿色矿山5个。
主持人:田局长,在品牌打造方面,我市提出了要打造八大营商环境品牌,咱们自然资源局都涉及哪些呢?
田照辉:好的,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我们提出了三个自然资源营商品牌:
一个是固化推广土地组卷改革经验,打造“企业用地最方便”品牌。
首先,市级创新机制有条不紊进行,实现了网上办理。建立审批共享平台,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办理。双塔、龙城、朝阳经济开发区(燕都新区)、高新区四个直属分局,享有与各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等的权限,市级社保审查权限下放至县级人社部门办理。
其次,县级组卷工作机制全面优化。“多规合一”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将八类保护区核查由组卷阶段前置到项目选址阶段,及时反馈核查意见。实现工作并联审批。同步开展权属认定、征地拆迁调查确认、勘测定界;同步开展社保审查、林草审核、占用耕地机动地审核等相关核查工作。规范工作办理时限。明确林草审核、占用耕地审核、社保审核、征地拆迁费用测算和林地组卷办理时限。内部会审实现“多审合一”。县级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局、住建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审批部门将科室分头审核改为会审会议统一审核。健全规范部门审查。规范稳评备案、各项核查和生态环境部门审查环节。
市级土地组卷要件平均减少8个,减少比例25%,签字平均减少36人次,减少比例65%,公章平均减少18枚,减少比例48%。县级土地组卷报市级审核完成时限由改革前的平均120个工作日,减少到了35个工作日。目前,全市95个项目,566.3482公顷土地已按照新流程完成组卷。
二是固化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验,打造不动产登记与联合验收“一站式办理”品牌。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的互联互通。
这项工作简单说就是“一站式、双融合、三变化”
一站式就是整合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服务,推出“一站式”服务。通过“一个系统”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覆盖的审批管理系统,每个阶段打造“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的统一申报模式,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双融合就是线上与线下融合,推进实体线下“一个窗口”与线上管理系统融合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办事无缝衔接。与省属多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将审批数据、中介服务数据、企业资质数据、施工图技术审查等数据汇总,实现政务服务资源汇聚和审批服务系统整合。
三变化就是将审批流程变“静态”为“动态”,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流程、事项和办理条件形成动态“清单制”;将审批模式变“串联”为“并联”,按“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不动产发证”五个阶段,在各阶段中实行要件同步申报、事项同步审批、结果同步发出;将审批方式变“人工跑”为“数据跑”。利用数据在审批上下游的对接共享,大大减少企业所需要提交的材料和跑动次数。
2021年12月,我局完成了工程项目审批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的深度对接,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与联合验收一站式办理。
三是固化推广工业用地出让模式,打造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品牌
打造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品牌核心就是实现“拿地即开工”,这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域外投资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强化市场要素配置的关键举措,对于促进项目落地、强化履约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地”改革目的就是通过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对实施“标准地”出让的新增工业用地要实现拿地即开工。具体来说:
首先,建立两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区域评价和控制性指标,其中,区域评价包括:区域规划环评、水土保持、文物勘探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控制性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能耗控制、排放标准等。
其次,优化两个流程。一个流程是按标出让。政府统一组织开展区域综合评价,建立区域控制性标准体系,公开发布公告,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另一个流程是预先审查。相关审批部门在地块成交前,完成施工许可核发必备的各类事项审查。用地单位取得土地后,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于5个工作日内核发施工许可证,项目开工建设。
还有,就是实行全过程监管。重点完成事先、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在事先评价方面:完成区域性统一评价,并实行评价成果互认应用。在事前定标准方面:制定“标准地”区域整体控制性指标。在事中做承诺方面:按标出让,签订合同;预先审查,即拿地开工。在事后监管方面:实现项目建设、投产和信用监管。
按照市政府要求,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前期调查研究,并经反复研究讨论,在征求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发改委、营商局、工信委等相关部门意见后,起草并形成《关于加快推进新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以市政府名义下发。
2021年年底,各县(市)区已按计划全面启动“标准地”出让工作,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我市7个省级开发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
主持人:通过田局长的介绍使我们对市自然资源局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市自然资源局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百姓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感谢你们为朝阳发展付出的辛勤汗水,也祝愿市自然资源局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次感谢田局长做客直播间,听众朋友们,今天的《营商环境在行动》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田照辉:谢谢主持人!谢谢广大听众朋友们!再见!